近年來,中國消費者赴國外旅游“爆買”電飯煲、馬桶蓋等商品以致脫銷的新聞不絕于耳,一度令中國制造遭遇不小的尷尬。在今年兩會的政府工作報告中,李克強總理鼓勵企業(yè)開展個性化定制、柔性化生產,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?!肮そ尘瘛笔状螌懭胝ぷ鲌蟾妫l(fā)了社會各界的一片熱議。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當下,從“量”變到“質”變重塑“工匠精神”正當其時,也令人頗感振奮和欣慰。
經過初審、復審和終審,聯邦家私通過評審組的選題考察。7月10日,CCTV-發(fā)現之旅《工匠精神》欄目總導演孟繁文、主編周鼎、總制片人兼監(jiān)制李會晴、攝影師張建中一行走進聯邦家私集團,以強大的采編陣容,用真實的鏡頭語言,探尋聯邦家私32年來的傳奇匠心,讓世界重新感受中國制造的獨特魅力,讓世界愛上中國造。
聯邦集團董事局主席杜澤樺認為,在聯邦,工匠不是一個人,而是一群人。聯邦的工匠精神,不只是某個工匠的精神,而是聯邦的整體精神。整個聯邦的文化體系,就是工匠精神。32年的風雨歷程,聯邦從起初的6個創(chuàng)始人,到現在的4000多名員工,源源不斷流淌的工匠精神是支撐其不斷堅持原創(chuàng)、堅守品質,并不斷推陳出新的內在動力。
聯邦自上世紀90年代開始便一直參與家具標準化建設,主導或參與制修訂的國際、國家、行業(yè)和地方標準行業(yè)最多,達50多項。在標準的貫徹執(zhí)行上,通過標準化的工藝與流程控制,聯邦的原創(chuàng)設計產品從源頭上就占據了品質高地,并一直保持領先性、一貫性和穩(wěn)定性。
一木一器,匠心獨運。在聯邦,一張椅子從原木的選取到成品的誕生,最長需要8個月時間經歷10多道工序,必須使用人力的組裝環(huán)節(jié),每個工人每天只能組裝3至4張成品。
在獲得CNAS國家實驗室認可的聯邦檢測中心,一種材料需要經過10多種檢測,最多的時候一天需要進行上百次的實驗和檢測;一套實木家具要接受7至10天的“通關”大考;椅子的坐墊和靠背、床墊要接受5000甚至10000次的壓力測試;沙發(fā)的皮料要嚴格接受耐磨、耐撕裂度的測評;產品甲醛含量也要接受“通關”測試……
聯邦將環(huán)保和循環(huán)經濟理念滲透到企業(yè)的經營行為中,通過對產品生命周期的設計以及新工藝、新技術的研發(fā),為消費者智造綠色環(huán)保家具。
用水性漆進行人工噴涂并不難,難的是實現自動化。把自動化介入家具生產中,聯邦追求的正是質量和品質的保證。在多數家具企業(yè)對自動化的應用,仍停留在上世紀末的一代、二代簡單機器設備,而聯邦工廠的數控化率已達60%以上。如今水性漆靜電噴涂生產線在山東臨沂工廠已正式投產,意味著聯邦成為國內首個攻克環(huán)保油漆噴涂自動化難題的家具企業(yè)。水性漆的靜電噴涂取代具有揮發(fā)性氣味的油漆,一方面可以為消費者提供更環(huán)保、更健康、更安全的家具產品;另一方面,保證了木料均勻上色,漆膜豐滿,溫潤如玉,更有質感。
在聯邦,這種精益求精、不斷創(chuàng)新的工匠精神已內化至企業(yè)的方方面面。從風靡全國的“聯邦椅”到米蘭設計周獲得中國原創(chuàng)設計家居突出貢獻獎,從設立實驗室到攻克自動化生產難題,從ERP的引入到如今聯邦數字化營銷生態(tài)系統(tǒng)的發(fā)布,聯邦一直在研究用數字化技術來做系統(tǒng)性的重塑,如何把產業(yè)鏈打通,創(chuàng)造新價值。32年的發(fā)展里,對產品品質的保證、原創(chuàng)設計的堅持加上數字化科技內涵的注入,支持著聯邦走向百年老店,走向常青。